业务痛点
长期以来,高校信息化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,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发展瓶颈:如信息系统重复建设,信息孤岛壁垒森严;数据权属不清、标准不一、质量不高;数据资源家底摸不清,缺少整体分布图,寻找数据难,数据应用水平不高,影响业务推进等。浙江大学信息化多年来积极推进,底子相对比较好,但也同样面临这些基本问题。这些短板正面临学校各项业务高速发展的挑战,挑战不仅在技术层面,而且也包括在管理层面。因此,信息化工作部门必须进行数据的全面建设、治理,打通壁垒、实现共享、促进应用,以支撑和服务学校各项事业和业务发展需要。
解决方案
以浙大高校的需求为牵引,全业务、全终端、多形态采集全域数据,汇聚到数据中台,通过构建服务数据中心和数据服务查询引擎,面向业务统一数据出口与数据查询逻辑,为业务提供规范化、标准化的多维分析指标,让全校师生“心中有数”。
1.教学动态监测实时化,提升教学质量。疫情期间网上教学,监控服务器压力,分析上课质量;统计考场科目、时间、地点信息安排,考试参与情况。学在浙大作为浙江大学的线上学习平台,记录了网上教学的所有过程数据,通过对学在浙大的数据分析可以实施了解各学院网上开课的情况,网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,发觉不同老师、学生的使用情况。
2.招生就业分析多维化,优化相关体系。浙江大学学科众多、结构复杂,招生工作任务艰巨。吸引大量优秀生源、提高生源质量是院校发展的基础,也是保障高端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。通过数据中台标签管理,可多维度了解学生、教师、学者来源地,了解各地区来源录取趋势,辅助完善现有工作体系,加强弱地区宣传工作,优化相关专业,更好做好招生工作。输入人才的数据可视化分析,直观反映浙大的人才来源及升学就业去向。其中,校友管理系统在建立和完善校友信息库基础上,实现对校友便捷、快速的服务及对校友动态的跟踪了解。
3.科研数据分析结构化,赋能创新路径。随着科技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,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迅速发展,成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三大主体之一。袋鼠云数栈通过数据中台建立「数据科研大脑」,按照经费、项目数、人才三大维度,按学校整体以及分学院的总分,全面呈现学校的科研项目情况,为科研院所项目研究现状、问题、未来发展思路提供清晰的数据支撑。
4.办事行政服务一体化,最多跑一次。行政服务大厅对外处理服务事项及处理时间等分析统计,展现不同部门的服务事项数以及最多跑一次事项数,整体服务次数。其线下办事页面反映了办事大厅的实时办理情况及历史办理情况,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大厅的服务数量、质量。线上办事页面反映了让师生少跑,尽量不跑的网上办事成果,分析热门事项等,助力提升服务效能。
同时,校务管理变得高效透明,让校园运行更加有序。大数据统计出各闸机进出人数,校内外车辆进出实时分流;通过消防点位数据,实时监控消防水压、设备状态等。
客户收益
通过应用产品技术赋能,浙大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精准化和规范化,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的提升。数据的应用帮助浙大厘清教育业务条线逻辑,利用大数据扁平化、交互式、快捷性的优势,推进高校治理精准化,极大程度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,减轻高等院校日常运营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。同时,大数据技术有效支撑教学、科研效能的提升。教师通过数据来量化教学过程和状态,快速准确地发现学习者的特点和问题,进行个性化教学。而对于学生成长来说,伴随式收集的多维数据,有助于形成学习者全方位的成长记录,为其生涯规划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提供